城市绿地统筹开展竖向设计
《意见》中提出,要结合城市绿地周边的水系、道路、市政设施等,对城市绿地统筹开展竖向设计,以消纳自身雨水径流,并尽可能为周边区域提供雨水滞留、缓释空间,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。
据介绍,竖向设计指在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于水平面方向的布置和处理。对绿地采取竖向设计,可有效减少绿地雨水径流的排放。
同时,结合景观要求和群众活动需求,采取下沉式绿地、雨水花园、植草沟、植被缓冲带、雨水湿地、雨水塘、生态驳岸、生物浮床等低影响开发技术,提高城市绿地的雨水渗透能力,增加雨水调蓄、净化功能,有效削减地表径流峰值和流量。
道路将变快速汇水为“吸水”
转变城市道路的建设理念,变快速汇水为分散就地吸水,提高道路对雨水的渗滞能力。
对已建道路,可通过路缘石改造、增加植草沟、溢流口等方式,将道路径流引到绿地空间。对新建道路,可结合红线内外绿地空间、道路纵坡及标准断面、市政雨水排放系统布局等,优先采用植草沟排水。
对红线外绿地空间规模较大的道路,可设置雨水湿地、雨水墉等雨水调节设施,集中消纳道路及周边地块雨水径流。对自行车道、人行道,以及其他非重型车辆通过路段,优先采用渗透性铺装材料。
2018年年底前,完成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,科学布局雨水调蓄设施,消除城市重点部位积水问题。其中,加快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城区易涝点整治,做好雨水管网系统与周边海绵体的有机衔接。
禁止对河道全面硬化
在城市建设过程中,严格落实“蓝线”管理规定,加强对城市坑塘、河湖、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,禁止截弯取直、河道全面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,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。
同时,建立海绵城市信息管理平台,统一信息系统接口标准,实现信息即时交换、数据共享,并建立雨水径流水量水质监测系统、防汛应急调度系统、排水管理信息系统、河湖水系水质监测系统、调蓄池水位水质监测系统、降雨及城市气温监测系统,实现海绵城市各项管控指标的考核评价,指导海绵城市建设与发展。
推荐阅读:
(来源:石家庄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