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屏山万亩林苗一体化示范园区
中国园林网6月21日消息:在干旱、少雨、立地条件差的张家口,能建设大规模的林业园区?以前,很多林业人会下意识地说不现实,可是如今,一个面积超过万亩的林业园区已经出现在阳原县玉屏山上。
试种、整地、浇水,解决苗木成活难题
5月初,阳原县揣骨疃镇玉屏山万亩林苗一体化示范园区的苗木基地,一片绿色在眼前蔓延开来,樟子松、杨树等苗木形成的绿色海洋一眼望不到头。
记者注意到,一些杨树已经长到了2米多高,樟子松的高度也接近1米。虽然土壤里石块较多,但是园区里的各种苗木依然健壮,远处几台挖掘机和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,园区里浇水设施和供电设施颇为齐备。“这里原来都是荒山,经过4年建设,已经绿化荒山1.2万亩,种植苗木300多万株。”该园区负责人刘海军介绍。
2012年,当地决定要对玉屏山进行大规模绿化。作为揣骨疃镇的本地人,刘海军深知荒山土少、石头多,立地条件差,造林存在着很大的风险。2012年,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他从山西引进新疆杨苗木,在山下试种。在一片杨树林前,刘海军告诉记者:“看,这就是当年试种的杨树,当时只有2厘米粗,现在直径已长到10厘米了。这些树栽种成功,给了我继续造林绿化的勇气和信心。”
夏天,玉屏山经常受到山洪冲击,山体被冲成沙沟,在山上留下许多巨大的石块。荒山造林首先要整地,刘海军的办法是,用钩机将大石头挖出来运走,然后从外面拉来好土进行填埋。据估算,这项费用占所有植树造林费用的七到八成。
土地平整之后,接下来要解决的是浇水问题。
刘海军在园区打了15眼井,还建了一个4000立方米的蓄水池,先把井水抽到池子里。山上建有小水池,浇水时将蓄水池的水引到小水池,然后引流到树下。为了合理利用地下水,他又实施山沟截潜引水工程,把截潜得到的水,引到池子里。